天體(Celestial Body)是出現在恆星系中的恆星、行星、衛星或者小行星。天體可能有資源,能被軌道站收集。每個恆星系能有2到15個天體。
當任何擁有的船隻進入一個星系或其傳感器範圍覆蓋該星系時,星系中任何可居住的行星都將與其世界類型一起顯示出來。為了進一步了解星系中天體的細節,有必要用科研船對其進行調查。這將揭示與每顆行星或小行星相關的所有軌道資源。對於宜居世界,這還將揭示更詳細的世界信息,包括:星球大小、可用區劃、障礙物(如果有)、特殊特徵以及玩家帝國中每個物種的宜居性。此外,調查宜居世界有機會揭示異常現象。
行星規模[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行星規模(Planet Size)決定了一顆行星的視覺大小,以及如果它適合居住時該行星可以支持的最大區域數。行星可以有各種大小,但可居住的行星總是在以下範圍內:
- 行星的大小在12到25之間
- 衛星的大小在10到15之間
- 母星世界的大小在18到21之間
行星承載力[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每個殖民地都有一個行星承載力(Planet Capacity),它決定了在人口增長開始放緩之前,它能支持多少個
類型 | 行星承載力 |
---|---|
+3 | |
+4 | |
+6 |
宜居行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除了一些特殊的例外,宜居行星(Habitable Planets)是唯一可以殖民和環境改造的行星。它們的宜居性範圍取決於給定的物種母星世界,這會影響人口增長率。
行星的宜居性(以及隨後可能的環境改造成本)取決於其氣候系統。九種可居住的世界類型平均分為三種氣候類型:乾燥、冰凍和潮濕。每個類還支持一組不同的可能行星特徵和障礙物。
特殊宜居行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特殊的宜居世界只能在某些星系中誕生,但任何符合要求的帝國都可以將一個常規的宜居世界環境改造為一個特殊的世界。如果為帝國選擇某個起源,則其中一些可以成為帝國的家園。所有這些世界的宜居性都很高或為零,其中大多數都具有固定的宜居性,這意味著宜居性不會因物種特徵等影響而降低。
一些世界可以通過行星決議來創建,例如「重建都市星球」或「修復破碎之環」。
類型 | 母星起源 | 環境改造方法 | 效果 | 注釋 | |
---|---|---|---|---|---|
|
|
||||
|
|||||
| |||||
|
無 | ||||
|
100% |
| |||
|
|
不宜居天體[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所有不能容納高級有機生命的非恆星天體都被歸類為不適於居住。這些世界不能被殖民或環境改造(除非它有改造候選修正),但它們可以有各種資源礦藏。
類型 | 礦藏 | ||||||||||
---|---|---|---|---|---|---|---|---|---|---|---|
|
|
|
Trade Value | Engineering 研究 | |
|
|
|
| ||
(寒冷) |
|||||||||||
特殊不宜居行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特殊的不宜居行星只能在獨特的系統中產生,或者是由事件造成的。
類型 | 注釋 | 描述 | |
---|---|---|---|
這些行星是肅正協議造成的。它們在外觀上與機器世界相似,但根本不適合居住。成功的轟炸可以將這種星球炸成破碎世界。 | 一顆地表覆蓋著人造建築的岩態星球。稀薄的大氣主要由工業污染物組成。巨量的能源從整個星球的地表排放出來,但是沒有任何有機生命體的反應。 | ||
由虛空孳孽的孵化而產生,會摧毀當前的殖民地,擁有 20 |
某個和行星一樣大的蛋的碎片 | ||
由索林原蟲艦隊感染宜居星球而產生。成功的轟炸可以將這種星球炸成可以環境改造的荒蕪星球。 | 生物侵蝕體覆蓋了該星球的表層。 | ||
發現於L-星團中,一旦納米艦隊工廠被摧毀,一半的星球將會添加環境改造候選修正。 | 一個混亂而又不宜居的世界,真是被愚蠢的設計給毀掉了。 | ||
所有此類星球都會隨機擁有 4–16 |
曾經是一顆星球的焦黑殘骸。一股巨大的能源波動引爆了這顆星球的核心,只剩下了漂浮的石塊。 | ||
通過探索與調查,可以通過特殊項目將屏障拆除,並產生不同的結果。它們也可以被安樂天使巨像武器創造出來,但這類世界不能被解除屏蔽。 | 整個星球被某種無法穿透的能量屏障封閉了。這個屏障屏蔽了對其地表進行的任何掃描。 | ||
由輪迴之終末:清算或世界之喰煞產生。無法被恢復。在一些特殊的系統中可以找到一些被遮蔽的虛境星球。 | 我們的探測器不能穿透圍繞在這個行星周圍的迷霧。進入迷霧的艦船有去無回。 |
宜居巨型結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可居住的巨型建築完全是人造的,可以在研究所需技術後建造。它們對每一個物種都具有相同的
類型 | 來源 | 宜居性 | 注釋 | 描述 |
---|---|---|---|---|
|
巨型結構建造 |
|
人工生態建築學的結晶,可以提供類似行星地表的生存條件,如果有意,還可將其轉化為城市環境。使用水培法和高級過濾技術,此空間站可以實現基本的自給自足,空間站內的設施還可以對其星球上的資源進行開採。 | |
|
修復 損壞的區塊 避難所星系 修復破碎之環 決議 遠古看護者星系 巨型結構建造 |
100% | 該巨型環帶環繞著恆星系中的恆星。 不像球形行星那樣擁有諸多限制,內圈有大量人造宜居空間。 | |
|
|
100% | 一個繞日公轉的巨大的環狀人造星體。 這個巨型結構的這片區段存在著嚴重損傷 ——尤其是一些先進區劃——但這並非無法修復。 |
恆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恆星是構成恆星系中心並影響恆星系生成的天體。根據其光譜特徵對其進行分類。某些不太常見的星體也會對系統中的所有艦船產生負面影響,使某些戰術在戰鬥中效果不佳。
大多數系統只有一顆恆星,但也有少數系統有兩顆或三顆恆星,要麼圍繞著它們周圍的行星彼此旋轉,要麼彼此距離足夠遠,以至於有幾個行星圍繞著每顆恆星旋轉。可居住行星的影響和機會疊加在二元和三元系統中。
類型 | 潛在的資源 | 宜居行星機率 | 描述 | |
---|---|---|---|---|
B型 | −40% | 體積龐大的B型主序星大多星等極低而且泛藍。雖然這種恆星比較罕見,但B型恆星的亮度使他們在夜空中脫穎而出。 | ||
A型 | −40% | 這些相對年輕的白色或青白色的主序星通常是肉眼觀測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們體積巨大並且自轉飛速,但最終會演變成慢速的低溫的紅巨星。 | ||
F型 | F型恆星的體積是相當大的,通常被稱為黃白矮星。雖然他們經常發射出大量的紫外線輻射,但它們的廣泛的宜居帶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 |||
G型 | G型恆星通常被稱為黃矮星,實際上G型恆星的顏色範圍是從白色到微黃色。主序星在演變成紅巨星前,往往先需要聚變約100億年。雖然它們的壽命短於K型恆星,但G型恆星往往被認為更加適合生命的存在。 | |||
K型 | 這些主序星通常被稱作橙矮星,它們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它們可以在主序星列中至少存在三百億年,這意味著K型恆星的行星上的生命可以擁有一個非常漫長又安穩的進化過程。 | |||
M型 | −60% | 宇宙中最為普遍存在的恆星類型,往往被稱為紅矮星。它們的亮度很低,這意味著它們很難被肉眼觀察到。儘管他們擁有非常長的壽命,很少發射出紫外線的紅矮星對大多數生命的維持和居住是不利的。 | ||
M型紅巨星 | −90% | 紅巨星擁有極大的半徑和相對較低的表面溫度,是擁有適中質量的恆星演化到衰變期時的形態。紅巨星膨脹的大氣層和強烈的光強可能會形成距離紅巨星十分遙遠的宜居帶。 | ||
T型褐矮星 | −60% | 褐矮星是缺乏足夠大質量來維持氫融合反應的次恆星。儘管尺寸上和氣態巨行星相差無幾,但其密度要遠大於後者。由於光強較弱且產生熱量很少,褐矮星幾乎無法給環繞它的行星提供維持生命必須的環境。 | ||
−100% | 脈衝星是能夠發射電磁輻射的高度磁化的中子星。當恆星高速旋轉時,輻射束僅在其軸線直接指向觀察者時才可見。該現象產生了一個非常精確的脈衝間隔,這種脈衝有時非常精確,可以用來精確測量時間的流逝。脈衝星發射的輻射會干擾護盾偏轉器技術,導致船舶和地面護盾無法使用。
| |||
−100% | 黑洞通常是由非常大質量的恆星在其壽命周期結束時坍塌而形成的,黑洞具有極強的重力場,能夠阻止一切事物——包括光——逃逸出其視界邊界。黑洞發出的引力波會干擾超光速引擎的工作,使戰艦難以緊急脫離戰鬥。
| |||
−100% | 一些大質量恆星在迅速坍縮並爆炸成為超新星時,會產生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恆星殘骸,雖然它們的直徑通常只有十公里,但它們的質量比一般的G型恆星大了很多倍。中子星所發出的引力波和輻射使得船員們在經過時必須謹慎導航,從而導致了船隻在經過該區域時的亞光速航行速度顯著降低。
|
參考資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治理 | 帝國 • 思潮 • 政府 • 國民理念 • 政策 • 法令 • 領袖 • 派系 • 人口 • 物種權利 • 經濟 • 科技 • 傳統 • 犯罪率 |
探索 | 探索 • 地圖 • 物種 • 異常現象 • 事件 • FTL • 失落帝國 • 前超光速物種 • 先驅者 • 太空生命體 |
殖民 | 殖民 • 天體 • 行星特徵 • 行星管理 • 區劃 • 建築 • 艦船 • 恆星基地 • 巨型結構 |
外交 | 外交 • 貿易 • 附屬國 • 聯邦 • 星海共同體 • AI 性格 • 情報 |
戰爭 | 戰爭 • 太空戰 • 地面戰 • 艦船設計器 |
其它 | 特質 • 環境改造 • 種群修飾 • 奴役 • 危機 • 預設帝國 • AI 玩家 • 彩蛋 |